近日,我院介入中心联合肝胆外科成功救治一名脾破裂患儿。患者,女,14岁,在校学生,不慎摔伤,致左上腹疼痛7小时,于2021年3月15日17时52分入院。入院时,患者重度贫血貌,左上腹压痛明显,轻度反跳痛。急查腹部B超及CT提示:脾破裂!腹腔、盆腔积血!主管医师谌建材医师立即予以重症监护、吸氧、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立即联系科主任,科主任舒清伟立即赶到病房,仔细查看患者,并邀请介入中心急会诊,考虑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尚平稳,可继续保守观察,但做好外科切脾和介入治疗的准备,密观生命体征变化,拟2-3个小时复查。
20时42分,复查CT提示腹腔内积血较前明显增加!患者脾破裂持续出血,为保留挽救生命,一般情况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脾切除术,但对于小孩来说脾切除的代价太大,因为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尤其是脾脏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的几率大大提高,那么如果既能保脾又能挽救生命何尝不是最佳选择。好在我院已较早开展了介入诊疗,此刻介入栓塞止血无疑是最佳的而且可行的办法。舒清伟主任果断主张采取介入办法,并同患者父母耐心沟通,介入中心导管室负责人郑治好迅速赶到病房,签字谈话,迅速启动导管室急诊。
CT提脾破裂出血
复查前后对比
患儿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转运到介入导管室,局部麻醉下,股动脉穿刺置管,导丝引导导管进入脾动脉,经导管造影发现活动性出血,微导管超选、栓塞,术后拔管撤鞘,手术过程约1个小时,患儿全程未诉特殊不适,术后动态复查,提示出血停止。术后第二天,患者开始进食少许流质,腹痛症状也随即减轻。经半个月左右的治疗,患者康复出院,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最主要的是救命的同时保住了脾脏!
造影提示出血部位
介入栓塞后
“随着车祸、外伤的增多,创伤性脾损伤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伤者往往面临生命危险”,介入中心导管室负责人郑治好介绍,过去创伤性脾损伤出血都是采取开腹脾脏切除手术进行治疗;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现在80%以上的脾损伤出血可通过介入手术来治疗,既能保留脾脏,又达到止血救命的目的,同时具有微创、恢复快的特点。
2020年7月,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发起,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急诊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性型医院学会出血专业委员会联合颁布《创伤性脾出血介入治疗专家共识》。在“共识”的指导下,越来越多像患者一样的脾损伤出血患者通过脾动脉介入栓塞手术被治愈。
郑治好提醒,一旦孩子遭遇外伤,除察看有无体表的明显伤口、出血、淤青、红肿和骨折外,还应注意观察孩子的面色和精神状态,询问有无腹部疼痛。一旦撞击可能伤到内脏,则应立即送医,以免延误救治时间。
相关科普
脾脏的主要功能
1.造血:
胚胎期造血器官。
在成体脾中仍有造血干细胞,严重缺血时恢复造血功能。
2、储血:
血细胞储存库。
血细胞浓集于脾索、脾窦,紧急状态(大失血)释放血细胞到循环血液
3、滤血:血液过滤器。
血液中细菌、异物、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衰老血细胞被脾脏吞噬消化
破血:血液细胞在脾窦存留与巨噬细胞接触,
衰老、受损或异常细胞被吞噬消化
4.免疫:抗原在肿脏引起有力的细胞、体液免疫反应
其中免疫功能最为强大脾脏-强大免疫功能
一、它是人体最大免疫器官
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25%。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细胞和体液免疫中心
二、抗肿瘤作用
脾脏切除导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肿瘤易于发生和发展。
它产生的促吞噬素(TufLsin)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
激活多核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提高吞噬、游离及细胞毒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三、抗感染作用
脾脏产生多种免疫因子,促进吞噬作用,清除体内外抗原。
切脾后:症状性感染率18倍。
凶险感染综合征(OPSI)高达46%。
■文:米家晚
■编辑:米家晚